欢迎进入上海阳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13472705338 

  • “视听+云仓储+精准扶贫”电商模式的脱贫经验探讨
  • 仓储型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
  • 现代仓储管理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
  • 基于IOS平台的小型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 用6S管理注入仓储管理系统内涵推升仓储运营水准
  •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仓储成本控制研究
  • 物流公司仓储管理案例分析
  • 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货位系统优化分析
  • 郑州航空物流仓储合理化研究
  • 新形势下深化完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内控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 企业智能仓储作业流程分析——以徐州新沂百世云仓公司为例
  • 医药物流迈向云仓多仓联动
  • RFID技术在铜仁地区烟草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浅谈粮情测控远程监管系统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 浅谈石油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入库验收管理
  • 多层仓储式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 烟叶仓储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 无线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静电粉末与杀虫剂混用对仓储甲虫的杀虫效果及谷物品质的影响
  • 关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浅谈信息化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28  点击数: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行业的信息化,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在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了一些列推动粮食仓储信息化的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工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进行了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的尝试,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采集关键节点的数据,通过信息化系统,使得各环节数据形成数据链,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使得粮食仓储业务运作规范、精细、协同;使得粮食出入库作业高效、自动、精准;使得粮食仓储保管自动、智能、低碳。

    1 建设内容

    整个系统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模块:粮库业务管理系统、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集成模块。

    1.1 粮库业务管理系统

    为粮库的日常业务,包括经营、质检、仓储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库内主要业务的计算机管理;实现库内粮食(散粮)质量安全追溯。

    1.2 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

    利用RFID技术,自动采集作业过程中各环节的数据,减少人工参与,保证数据的客观性,防止舞弊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出入库作业管理的信息化,包括报港登记、扦样、化验、称重、入仓、结算等出入库作业环节;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仓库、仓容管理,台账管理,移库/倒仓管理,粮情记录管理(需要粮情系统的支持)和报表管理;实现数据的统计查询和数据向县、市、省级监管单位的上传功能。

    该系统为粮库解决的实际业务问题包括:

    (1)服务问题:粮食收购时间一般都比较集中,每到收购旺季都会出现卖粮车排长队的现象,通过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特别是辅以移动出入库系统之后,可以大大加快粮食收纳、销售进度,减少农户卖粮、客户买粮等待时间。

    (2)舞弊问题:粮食扦样、化验和称重过程中,“人情粮”、“舞弊粮”时有发生,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将出入库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实现客观扦样、化验、称重,避免“人情粮”、“舞弊粮”等现象的发生。

    (3)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问题:我公司粮仓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由于数据无法实时共享,为买粮、卖粮人员及车辆带来诸多不便,而使用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后使得粮库各个岗位共享其它作业环节的信息,不需要拿着单据到处跑,减少卖粮、买粮人员走“往返路”、“迂回路”等繁琐过程。

    (4)作业不规范问题:出入库自动化作业系统按照法规、企业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自动引导出入库作业过程。

    1.3 数据交换系统

    整个信息化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主要是与粮库管理平台进行集成: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为粮库管理平台提供数据上报,包括省级管理平台和市级管理平台。数据上报的内容包括粮库的粮食仓储信息、粮情信息、粮库作业信息及现场视频等。

    1.4 信息化集成模块

    信息化系统与粮情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集成。通过对粮情检测数据、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为仓储作业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

    1.5 基础硬件建设

    基础硬件建设是全系统的基础部分,为信息化数据、视频的采集、互通、传递、展示提供了硬件保障,这部分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满足粮库业务管理信息化及出入库流程管理的需要,库内局域网覆盖办公楼各业务科室、库内主要作业点,以及仓储设施(包括平房仓、烘干塔等)的关键位置;管线预留部分冗余,以便扩展。

    (2)机房建设:建设独立的机房,用作信息化的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使用标准机柜和机架式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等专业设备,配备30分钟以上的UPS不间断电源。

    (3)安防监控:安防监控系统根据粮库自身需要进行建设,包括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是粮库安防的基本配置。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要覆盖粮库内的主要进出通道、主要作业点及器械库等重要场所;录像保存1个月以上时间,并提供远程视频访问。

    (4)调度会议中心:建设独立的调度会议中心,配置中心大屏幕和视频监控显示屏;能够在调度会议中心调阅粮库业务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各点位的监控画面、粮情检测系统及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控画面。

    2 系统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1 节省费用

    通过粮库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粮库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尤其是粮库保管员这一岗位,明显起到了减员增效的作用。预计在系统进一步应用成熟后,人员费用将进一步减少。

    2.2 减少损失

    现阶段,报港登记环节在卖粮高峰时期,容易管理混乱,客户满意度低;化验环节有可能出现内外勾结抬高化验结果,造成粮库经济损失;称重环节有可能出现作弊行为,虚增粮食数量,造成粮库损失;内外勾结多运粮食入库,但没有入账;如果发生这些现象每年估计约有50万元左右的损失,如果现象严重,损失将无法预计。在建设信息化手段后,基本可以杜绝这些损失的发生,估计每年可以节约40万元左右。

    2.3 提高效率

    整个粮库通过粮库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作业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粮库管理效率

    由于粮库信息系统将业务、财务、税务、作业信息采集系统集成在一起,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相同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粮库作业效率。并且粮库作业数据的初始录入采用了自动数据采集技术手段,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现场岗位使用效率统计,使用信息化系统后,入库效率提高30%,出库效率提高33.8%。另外,在使用系统之前,库里作业需要填写大量的手工单据,包括报港单、化验单、码单、分仓保管帐登报表和单据,使用信息系统后,这些单据全部可以实现电子化,日积月累,减少的人力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2)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促进安全生产。

    由于粮库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是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技术获得的,没有人工的干预,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一方面,通过信息化业务系统能够查看粮库作业各环节的视频信息和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自动控制、自动识别等技术在质检、称重等环节的应用,减少人为干预,杜绝管理漏洞,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也让客户放心。

    (3)节省国家清仓查库的费用。

    粮库信息集成系统能够保证粮库数量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与粮食主管部门共享数据,使清仓查库工作常态化,减少国家粮食清仓查库的费用。

    (4)对生产组织方式支撑作用

    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可以准确、实时、直观的了解企业各环节状态,消除信息孤岛,减少上下沟通汇报的环节,减少人为控制的环节,控制人工成本。运用RFID技术对粮食出入库的报港、扦样、化验、称重、入仓等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于此同时,每一个作业环节在执行过程中,都要于是先定义的规范流程规则进行比对,如果不符合,将提示报警,作业无法执行,起到了规范化管理、精确化控制的目的。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信息化在粮食行业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促进粮食行业管理的升华,我们坚信,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的仓储保管、仓储作业必将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未来。

    权所有©:上海阳合储运
    专业承接上海仓库租赁、上海仓储配送物流、上海电商仓储企业服务与微笑同在"的先进理念不断发展壮大。 

    友情链接: 消防车  分析仪器  北京拓展训练    鸡排加盟   恒温振荡器  别墅泳池设备  外贸论坛    档案管理系统    酒精测试仪    旋转火锅设备  假山制作   烟台装修  地坪漆    实心轮胎   垃圾车 位移传感器     货运管理软件   钢制暖气片  济南雕刻机  罗斯蒙特3051  影像测量仪
       食品级软管     鹤管    三相电表   AGV叉车  切削液  有限元分析
    机房监控   数控铣床  原子荧光光谱仪   移动厕所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8344号 沪ICP备14036201号-32